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天博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天博官方网站西海文史 老西宁的医疗卫生业

发布日期:2023-09-02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天博官方网站西海文史 老西宁的医疗卫生业清朝同治年间,青海地区天花流行。当时民间多采用将痘痂粉末吹入婴儿鼻孔的吹苗法来治疗天花。可惜这种方法既不安全又不可靠,河湟地区很多孩子死于天花,即使侥幸活下来,大多孩子也被毁容。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了治疗天花,西宁府设置了牛痘局,远从甘肃武威聘请了何殿甲担任局长。牛痘局也成为了青海最好的卫生防疫机构。

  何殿甲是当时甘肃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到任西宁后,采取花痂种痘法适时地抑制了青海地区天花的流行。花痂种痘法就是将健康儿童的痘痂用乳汁调和后接种在婴儿手臂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安全可靠。

  时期,他们以西医诊疗疾病,西医逐渐传入青海。此后,许多近代医疗技术、设备不断引进天博,一些正规医院相继成立。

  1928年,西宁县政府在西宁隍庙街设立了一家平民医院,用西医治疗病人,这是西宁有官办医院的开始。我省已逝文史学者魏明章先生在著述中介绍,当时的平民医院只有7名职工,每日的接诊人数只有十几个人。

  1929年,青海建省后,政府将平民医院改为了青海省立中山医院天博,将院址迁到了北大街。青海省立中山医院也是今天青海省人民医院的前身。当时医院设有内科、外科、眼科及药局,当时医院只有职工十三人,病床二十张,每日门诊三四十人。

  1946年,为了发展青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开设了省立职业培训班,后改为省立高级学校,这也是西宁最早的职业学校。为青海各地的医疗卫生培育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前,青海的医疗卫生事业虽有了初步发展,但总体上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天博。当时,西宁只有3家简陋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十几家诊所,病床百余张,医护人员不足百人。城市缺医少药、甲状腺肿大、伤寒、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4年,在西宁彻底消灭了天花,经过多年的努力,曾经影响青海人民健康的一些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958年,西宁成立了爱国卫生指挥部,抽调了大批医疗人才深入到农村、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基层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如此,西宁地区各大医院相继成立,服务于大众。

  如今,我省各大医院以及医疗集团,不仅拥有庞大的医疗队伍、先进的设备,医疗技术也越来越高明,努力为青海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