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天博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天博官方网站回顾人类抗击大流行病的千年鏖战

发布日期:2023-07-23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天博官方网站回顾人类抗击大流行病的千年鏖战17世纪末、18世纪初,领土国家在行政管理上发生变革时,医疗卫生监督也有所发展。在开明时代,随着弗兰克(Johann Peter Frank)提出“医疗治安”(Medicinische Polizey),公共医疗首次被明确赋予了国家政策目标。这种医疗治安专门针对国家的公共卫生,也就是要针对疾病的公共原因和相应的公共措施。在重商主义或者说官房主义的背景下,权势考量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人口。这种近代国家的公共卫生以“人口政策”的形式出现。人口众多作为对内对外的权势要素是国家利益的基础。同时,弗兰克强调,博爱(Menschenliebe)要求统治者找出有利于战胜疾病以及降低死亡率的要素。

  在人口政策工作中,那些在最广泛意义上与“出生”相关的人员和情况成为焦点。怀孕(尤其包括未婚孕妇)、分娩和产后、婴儿和幼儿都应受到保护。助产士在国家的监察下得到培训、考核和监督,奶妈需要进行筛选。国家还建立起妇产医院,并将助产作为一种医学专业。医疗理念和标准融入了婴幼儿护理之中天博官方网站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来看一看国家规定的天花疫苗接种。天花当时是一种儿童疾病,15%的感染者会死亡,幸存者们往往留下一辈子的疤痕。歌德、席勒、莫扎特以及贝多芬等人都有天花伤疤。在东亚地区很早就有针对天花的疫苗,将天花脓包注入未感染儿童的鼻内,之后会出现轻度病症。这个人工感染天花的过程被称为人痘接种。这之后,孩子就有了免疫力。

天博官方网站回顾人类抗击大流行病的千年鏖战(图1)

  图4-31802年,一幅关于詹纳的疫苗接种理论在早期备受争议的漫画,展示了使用他从牛痘中提取的天花疫苗潜藏着将人变为牛的危险

  在欧洲,詹纳(Edward Jenner)注意到,感染了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天博官方网站。由这一观察发展出来的疫苗和治疗过程被称为牛痘接种(Vakzination),该词源于拉丁文“奶牛”(vacca),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疫苗接种术语天博官方网站

  国家对防治天花的关注体现在强制接种疫苗上。在18世纪末,疫苗接种最初在自愿基础上推广开来,主要是应父母的要求,且与天花流行有关。康德对疫苗接种持批判性的立场。他怀疑接种疫苗可能会对造成伤害,因此在道德上是成问题的。然而,官房主义国家及其医学代表很快认识到,真正的天花感染对患者及其所处环境的危害,远比通过接种疫苗而患病的危险要严重得多。19世纪初,在1807年,巴伐利亚制定了第一部关于疫苗接种的法律和法令。根据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取得的经验以及新的德意志帝国立法所带来的可能性,形成了1874年的《帝国疫苗接种法》。该法规定,在德国必须进行天花疫苗接种。

  19世纪的天花疫苗接种对儿童有好处吗?历史和人口学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1820年后,随着天花疫苗的引入,儿童死亡率首先下降,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又逐渐回升,最终变得比之前还高。在工业地区和工业城市,孩子们往往会死于腹泻。1这个例子再次告诉我们,疾病和病原体是有生态的。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改善整体生活条件,接种疫苗等措施可能对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不大。

  海纳·房格劳(Heiner Fangerau),著名医学史专家,德国利奥波第那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历史、理论和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的医学历史和伦理、医学和社会的交互作用等。

  阿冯斯·腊碧士(Alfons Labisch),著名医学史专家,德国利奥波第那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校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曾任“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2017—2018年度),主要从事全球史、德国汉学史、德国哲学史的研究。